部队强度取决于兵种类型、科技等级和战场环境。重型坦克如虎式和IS-2在陆地作战中表现突出,具备高防御和火力,适合正面攻坚;喀秋莎火箭炮和龙卷风自行火炮则是远程输出的核心,尤其对集群目标和建筑有显著压制效果。空军方面,轰炸机部队对地面单位具备毁灭性打击能力,而战斗机在制空权争夺中不可或缺。海军单位在特定地图中能发挥战略作用,但需配合陆地部队协同作战。
兵种科技升级是提升部队实力的关键因素。轻型坦克在前期性价比高,但中后期需逐步替换为重型坦克或特种车辆。反坦克炮对装甲单位有额外伤害加成,但机动性较差,需合理部署。摩托化步兵虽基础但用途广泛,尤其在占领资源和快速机动方面不可替代。攻城炮类单位如M37自行火炮对建筑有极高破坏效率,是推进战线的必备兵种。
部队搭配需遵循前排抗伤+后排输出的基本原则。重型坦克与自行火炮的组合能应对多数陆地战斗,而火箭炮部队需配备侦察单位提供视野支持。空军编队应以轰炸机为主、战斗机护航,避免单独行动被防空火力拦截。海军单位在怒海争锋等海战地图中需优先夺取制海权,再配合两栖登陆作战。
优先升级军事基地和兵工厂可解锁高级兵种,橡胶与石油产量决定空军和机械化部队的组建效率。策略卡如钢铁熔炉能短期内提升资源产出,而救死扶伤可有效减少战损。占领远距离资源点能获取稀缺材料,但需评估守军强度与收益比。
后期战场更强调军团协同与兵种克制。军团城市提供的高级军备显著强于普通单位,需通过商业区集中调配资源。喀秋莎火箭炮对舰船有额外伤害,可在海岸线实施火力支援;龙卷风自行火炮则是应对敌方空军的核心防空单位。注意炮兵单位射程大于视野的特性,必须搭配侦察车或摩托化步兵开图。
攻城时优先摧毁敌方炮塔和陆军基地,防御战则依托炮塔和森林地形构建火力网。装甲部队突进需配合闪电战策略提升机动性,而远程单位应保持最大射程输出。定期通过战场经验提升部队编制上限,并利用缴获的敌军装备补充战力。最终部队强度取决于玩家对战场节奏的掌控与资源运营效率。